在当代汽车设计与配置领域,增强车窗的隐私保护已成为众多车主关注的焦点。深色车窗膜和隐私玻璃的广泛使用,显著降低了从外部直接观察车内情况的可能性,有效保障了乘客的隐私权益。无论是在繁忙的城市街道还是在宁静的乡村道路上,这种隐私保护措施为驾驶者和乘客创造了一个更为舒适和隐私的空间。然而,隐私性的增强在某些关键的交通检查点对车辆驾驶的安全性检测提出了挑战。
在交通管理与安全监测的关键节点,工作人员需准确观察车内状况,以判断驾驶员是否存在疲劳驾驶、违规操作(如接打电话、未系安全带)等可能影响行车安全的行为。然而,当车窗隐私性过高时,普通视觉观察及常规相机拍摄均难以穿透这一“屏障”,导致这些潜在的安全隐患难以被及时发现。例如,在长途运输的休息区节点,若无法准确判断驾驶员是否因长时间驾驶而出现疲劳,那么其重新上路后极有可能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引发交通事故。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因疲劳驾驶等未被及时发现的违规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每年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针对这一行业痛点,我们推出短波红外成像系统与红外激光主动补光装置的协同解决方案,以科技之力穿透视觉屏障,重新定义车辆安全检测的精度与效率。
短波红外相机:穿透特殊材料的"智慧之眼"
短波红外(SWIR,900-1700nm)波段具备神奇的光学穿透能力,可有效穿透传统硅基传感器无法识别的特殊贴膜材质,清晰呈现车内人员动作、物品轮廓等关键信息。
1550nm激光补光:安全无感的"隐形守护者"
1550nm波段激光因其"人眼安全波长"特性,可在无感知的状态下为暗光、逆光等复杂环境提供均匀补光。相较于传统可见光或850nm红外补光方案,1550nm激光避开了人眼敏感区域,杜绝光污染干扰的同时,还具备更强的穿透性与抗环境光干扰能力,确保全天候、全场景下的稳定成像。
以下是我司使用普通相机和短波红外相机拍摄汽车玻璃膜穿透性的对比效果图:
普通相机观测汽车玻璃膜+激光补光装置拍摄效果
短波红外成像系统拍摄(距离100m)
短波红外成像系统拍摄(距离200m)
利用这套系统,无论是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还是在夜晚光线昏暗的环境中,都能有效的观测到车内情况,有效的帮助工作人员准确判断其驾驶状态是否安全合规。这一技术有望在高速公路卡口、城市安检站、跨境物流通道等场景进行普及。感兴趣的伙伴可与我司联系,获取更多测试信息。
如需更多信息请联系西安立鼎光电